真阳二字,各处讲解字眼不同,恐初学看书,一时领悟不到,以致认症不清,今将各处字眼搜出,以便参究。阴尽阳生,惟厥阴主之,故为独使。
不得其真,恐有所误。又如齿为骨之所终,苦通于骨,内不能受其气,复从口齿而出,正因其走骨也。
身热者,阳胜阴败,故死;寒则荣气未伤,故生。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,而阳邪实之,阳之极也,阳气者,静则神藏,躁则消亡,故神明乱而病如是,詈,音利。
在“胞胎”之“胞”则音胞,“溲脬。 盖阴气在下,下者必升;阳气在上,上者必降。
助木火之脏,则阳气可舒,抑郁可解,故皆宜留针补之。盖气属阳,人以气为主,寒胜则阳虚,所重在气也。
心病实者,胸中痛,胁支满,胁下痛,膺背肩甲间痛,两臂内痛;虚则胸腹大,胁下与腰相引而痛。要在乎机,机在乎神。